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2(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3(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4(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5(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4 内燃机原理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6 化工原理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或传热学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考试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40%)
运动学(20~40%)
动力学(40~60%)
二、考试题型:
综合计算题
802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二、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10%
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50%)
2.机械设计部分(占50%)
二、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804 内燃机原理
一、考试内容及比例:
1. 内容: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 1~8 章。
2. 应考范围、考试要求及各部分比例。
重点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如汽油机及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燃烧及排放特性。掌握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了解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调速特性。简要考查柴油机增压概念、增压后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变化,以及废气能量利用情况。增压部分比例占 10%左右,其它占 90%左右
二、试卷题型及比例
考卷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占 80%左右。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解析题和计算题占 20%左右。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826 化工原理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 3)
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
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 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
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均为
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 15%。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
和单位,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并注意
不要书写在答题范围之外。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 125 分)
1.流体流动( 20 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黏性及黏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
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
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
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 10 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
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2 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
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 20 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
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
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 16 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 15 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8 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 9 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 15 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121
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
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
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
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
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
解。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
择题,概念题约占 25%; 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 5~6 题,约占 60%。
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
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 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更多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2(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3(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4(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5(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4 内燃机原理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6 化工原理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或传热学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考试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40%)
运动学(20~40%)
动力学(40~60%)
二、考试题型:
综合计算题
802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二、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10%
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50%)
2.机械设计部分(占50%)
二、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804 内燃机原理
一、考试内容及比例:
1. 内容: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 1~8 章。
2. 应考范围、考试要求及各部分比例。
重点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如汽油机及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燃烧及排放特性。掌握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了解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调速特性。简要考查柴油机增压概念、增压后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变化,以及废气能量利用情况。增压部分比例占 10%左右,其它占 90%左右
二、试卷题型及比例
考卷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占 80%左右。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解析题和计算题占 20%左右。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826 化工原理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 3)
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
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 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
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均为
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 15%。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
和单位,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并注意
不要书写在答题范围之外。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 125 分)
1.流体流动( 20 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黏性及黏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
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
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
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 10 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
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2 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
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 20 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
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
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 16 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 15 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8 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 9 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 15 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121
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
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
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
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
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
解。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
择题,概念题约占 25%; 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 5~6 题,约占 60%。
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
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 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